政策库
政策详情

吴中区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吴委发〔2021〕18号
级别:吴中区状态: 有效
分类:产业扶持政策,其他
支持方式:其他
支持产业:其他
发文单位: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员会、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江苏省和苏州市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围绕《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总体目标,抢抓发展新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推进“产学研”协同联动创新,积极融入“数字长三角”,深入推进全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致力打造“数聚吴中”特色品牌,现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苏州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网络强市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夯实数字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发挥数据作为发展关键要素的资源配置作用,全面促进新发展格局下吴中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有效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二)发展思路

        立足吴中实际,抢抓最新机遇,着眼长远发展,紧扣“数字经济”核心主题,坚持谋划在前、创新引领、应用优先、特色发展原则,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和工业互联网与数字产业、检验检测及高技术服务业两大特色产业的“2+2”产业发展格局,制定“345”推进路线,聚焦“基础、产业、生态”三个维度,主攻“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创新与安全”四大领域,开展“数字创新、数字强基、数字赋能、数字治理、数字安全”五项行动,用三年时间,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突破、深度融合和动能转换,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塑造数字化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3年,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明显提升,数字创新生态更具活力,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健全,数字赋能发展更加强劲,数字治理效能更加高效,数字安全环境更加稳定,加快建成苏州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数字智造中心和数字文旅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苏州市重要的数字融合特色区、创新发展集聚区和数字政府样板区。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长三角具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以上。

        ——技术创新不断突破。突破一批数字创新关键技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和技术前沿不断完善,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达到500件以上,PCT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60件以上。

        ——企业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示范性好的数字特色企业,累计引进培育数字经济相关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独角兽培育企业5家,累计实现规上企业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1000个,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100个。

        二、主要任务

        (一)营建数字经济创新生态,打造吴中数字创新创业高地

        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围绕汇聚数字资源、搭建数字平台、引育数字人才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开展数字创新,有利于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发展新空间,赢得发展主动权,加快提升吴中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中的产业竞争力与影响力。

        1.汇聚数字创新动力。集聚资源攻坚突破。加强数字技术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以“专精特新”为目标,以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重点,全力引育一批数字创新领军企业,推动形成方向鲜明、结构合理的数字创新链条。强化信息化协会、数字产业联盟等机构的纽带作用,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创新战略联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以创新优势引导数字资源集聚。围绕吴中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进程重点发展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中争取实现突破。到2023年,累计引进培育数字经济相关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独角兽培育企业5家,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攻关项目。(责任单位:区科技局)

        集成技术引领标准。依托区内现有产业专利池,提高数字产业重点领域的专利入池数量,开展产业知识产权导航分析等知识产权运营和创新服务工作,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协同创新、集成攻关,创造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知识产权。实施标准引领战略,聚焦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和技术前沿,构建并不断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标准体系,加强对数字技术重点领域国际、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研制。强化标准化资源共享,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标准化活动,提高全区数字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到2023年,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达到500件以上,PCT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60件以上,新增数字领域技术标准2项以上。(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2.搭建数字创新平台。依托区内行业知名平台,加紧构建数字平台生态体系,为区内各类企业数字化发展增添强劲动力。鼓励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大院大所为依托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并给予相应经费支持,打造头部创新引领。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企业研发机构。加大引进海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到吴中建设独立国际研发机构。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等大院大所科技合作,推动开展数字创新技术合作与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院所数字经济科研成果在吴中转移转化。支持成立数字产业发展研究机构,聚焦数字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夯实智力支撑。到2023年,引进建设科研机构不少于3家,形成数字经济领域高端创新资源集聚态势。(责任单位:区科技局)

        3.引进培育数字人才。深入研究分析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积极搭建完善人才引育平台和通道,支持区内科研院所师资培育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大院大所数字人才来吴创新创业,优先支持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电子工程等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人才申报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计划,落实人才乐居和贡献奖励等保障性措施,引导数字人才聚集吴中。挖掘国际教育园资源潜力,鼓励高校开设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网络安全等紧缺专业类别,不断完善现有专业设置,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鼓励相关企业加快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身软实力和竞争力,积极探索高校与国内大数据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或联合办学模式,加快形成数字人才集聚优势。(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人才办、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工信局,*为牵头部门,下同)

        4.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加快长三角协同创新,建立国际一流的数字创新生态。融入长三角地区数字统一市场建设,立足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大局,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深度合作。依托区域一体化的数字市场规则和沟通协调机制,推动数字市场准入和监管规则与周边地区衔接统一。加强数据要素跨区域流通共享,促进数字经济一体化和数字要素市场一体化。依托产业联盟、协会等机构,加快形成产政研学金协同高效的联动机制;推动政企数据共享,构建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深化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合作,整合比较优势,积极探索数字应用场景开发,实现区域数字产业价值联动提升,营造舒适开放的数字营商环境;融合政务数字化应用,推动政府采购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倾力打造“吴优办”营商服务品牌。到2023年,打造国内数字营商环境高地,全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大数据管理局、区科技局、区人才办、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吴中资规分局)

        (二)夯实数字产业发展基础,打造吴中数字经济坚实底座

        重点推进全区新型基础设施(新基建)发展及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5G及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进IPv6规模部署,促进量子通信技术试点应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体系,打造一批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打造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动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城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培育壮大吴中数字产业。

        1.加速推进新基建。加快5G覆盖成网。统筹以5G网络为核心的下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全区5G独立组网建设,加速5G基站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基础电信企业与各类产业园区开展深度合作,加快推进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吴中区5G精品网络和名片工程。到2022年,全区范围5G基站实现全覆盖,其中,2021年累计建成5G基站3000个,2022年累计建成5G基站4000个,完成全区84个行政村5G全覆盖。(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网信办、各通信运营商)

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加强政府调控力度,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吴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依托“太湖能源大厦数据中心”“苏驼智慧云谷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构建吴中大数据产业生态圈,打造长三角地区超高标准的综合云计算数据中心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园,加强标准宣贯,强化配套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级、行业级数据库落地建设。到2023年,累计新增全区数据中心机架数达1万架,为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效便捷的基础云数据存储服务,新建数据中心普遍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PUE(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1.3以下。(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大数据管理局)

        2.扎实推进新城建。促进CIM平台多维融合。依托吴中“一张图”信息平台,全面推进CIM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城市和物理城市同步规划和建设,并与市级CIM平台互联互通。完善CIM数据资源体系,制定数据标准,打通底层数据链条,构建城市三维空间全要素数据资源池。推进CIM平台多维智慧应用,为政务大数据建设赋能助力。到2023年,以CIM基础平台为数字底板和服务支撑,全面推广CIM基础平台在城市安全、智能建造、智慧市政、智慧社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以及政务服务、公共卫生、智慧交通各领域的智慧应用。到2023年,实现“CIM+”应用不少于2个。(责任单位:吴中资规分局*、区住建局*、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发改委、区工信局)

        提升市政智能化水平。以苏州市列入全国“新城建”首批试点城市为契机,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对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管廊、供水、燃气、热力、公共停车场、客货场站、港口码头、航运设施、充电设施、海绵设施、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建造和改造;推进基于物联网、5G、大数据等ICT技术建设的排水智能化建设、精细化管理,逐步推进融合视频监控、智能感知前端等元素的智慧灯杆建设,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利用,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到2023年,建成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和基础设施管养模型,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吴中公安分局、区交通局、区水务局)

        推进车联网基础建设。提高吴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布局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抢抓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吴中区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充电桩布局,推动智能汽车特定场景应用。到2023年,推进道路感知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和改造,建立由路侧感知、路侧通信、边缘计算等单元构成的智能道路基础设施体系。(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交通局、吴中公安分局)

        3.筑牢数字产业基底。统筹数字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主体功能鲜明、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发展协调的原则,深化“核轴带”功能区布局,优化“东中西”协同发展,统筹全区数字产业发展资源,充分调动各类要素,为数字赋能提供有效指引。以苏州市十大数字经济产业园之一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为引领,推动全区各板块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助力苏州打造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高地,成为苏州软件名城提质升级、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科技局、吴中资规分局)

        优化工业互联网格局。持续发挥吴中区“1+4+N”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优势,全力推动“吴中制造”向“吴中创造”转型升级。以苏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二级解析节点建设为基础,支撑创新应用体系、生态体系发展;深化华为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浪潮云In-Cloud平台、赛迪灵犀平台和浙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灵岩”平台四大工业互联网枢纽平台资源虹吸效应及智库能力;积极打造本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能力。到2023年,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践行“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吴中行动”。(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

        延伸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积极深化政务云运营,有序推进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以吴中城市数据为生产资料,算力中心为生产工具,构建“智算中心+城市大脑+产业大脑”为核心的新型信息产业集群,依托浪潮打造“太湖算力中心”,建设企业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供应链管控平台、技术支撑共享平台、智慧园区等应用,形成开放共享集约化的技术支撑服务,为吴中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动力。到2023年,区内公共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数据资源流通活力明显增强,吴中城市大数据中心等应用平台全面建成。(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科技局、区大数据管理局)

        拓宽人工智能、区块链应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全面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发、投资、产业化和创新服务的核心能力,结合吴中产业结构,强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构建更加完备的人工智能场景。到2023年,构建更加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融合应用得到明显拓展,全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亿。重点推进数字金融、智能制造、政务服务、供应链管理、能源互联网、数字资产交易等应用场景融合创新,强化区块链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结合,探索推进区块链服务网络建设,鼓励现有软件企业积极使用区块链技术,到2023年,全区力争推广区块链应用案例企业不少于20家。(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科技局、区大数据管理局、区网信办)

        推动信创产业集聚发展。以建设“苏州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为契机,推动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一批如赛迪研究院苏州分院、浪潮、汇川、华为云、达梦、360政企安全等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以工业和金融为主导产业方向,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信创产业集聚高地。策划举办信创领域相关的展会、论坛、峰会、大赛,加大信创领域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打造、引进信创产业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加速推动区域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到2023年,建成省级信创产业先导区,争创国家级信创产业园,信创相关产业形成规模效应,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新增资源丰富、服务完善的重点龙头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

        (三)促进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数字赋能产业吴中示范

        加强数字经济与三次产业相融合,深化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加速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集聚,推进新业态、新模式运用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赋能实体经济,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1.着力推进农业数字化。抢抓入选“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机遇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应用,建立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全产业链智慧管控与服务平台以及生产经营体系、管理决策体系、服务应用体系、产业发展体系“一中心一平台四体系”。开展智慧农业集成示范,创新构建“政府部门引导+社会企业参与+涉农主体共建共享”建设运营模式,着力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采集、治理和应用标准,培育智慧农业示范园区、智慧农业示范生产场景、智慧农村示范村和智慧农业品牌。建设覆盖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管理等环节的数字粮食系统,采用四项粮食储藏升级技术新建粮仓,实现对储备粮远程、实时监管,确保储备粮安全和调控能力稳定。到2023年,积极打造以太湖农业园区为先导,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甪直省级澄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长三角吴中智慧农业示范区,高标准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发展实验区。(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区网信办、区大数据管理局、吴中资规分局)

        2.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围绕芯片、射频器件、光器件和光通信设备等优势产业发力,加快建设5G产业集聚区、创新区,培育龙头企业。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吴中区支柱产业的规模优势,聚焦新型显示、物联网、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化、集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大力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引进关键配套项目,推动本地配套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构建“原材料—面板—模组—整机—设备”的全生态产业链体系。到2023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650亿元,初步形成涵盖集成电路及新型显示、下一代通讯网络及工业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3个百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先导产业链。(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科技局、区发改委)

        做大工业软件产业。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软件的融合创新,优化提升工业软件技术创新和发展水平,发展高端工业软件产业。加快推动通用软件在工业、应用及嵌入式软件领域形成特色优势,发展基于网络协同的办公软件等通用软件,加大各类工业软件培育和使用,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生产管理、智能控制、工业大数据应用、虚拟仿真测试、工业APP等工业软件。到2023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超120亿元,工业软件产业规模超50亿元,国产化比重超50%。(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科技局、区发改委)

        推进智能制造诊断。持续发挥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的引领作用,扎实开展智能车间(工厂)诊断服务,推动智能制造技术资源与企业深度对接,带动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提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聚焦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优势行业和规上企业,引入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打通智能化升级改造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采用智能装备、先进工艺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式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快推进企业朝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发展。到2023年,实现为全区300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实现企业智能化改造。重点扶持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采集生产线数据,实现车间、生产线、设备等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车间级、企业级数据集成。探索“基金投入+企业自筹+融资租赁”的投融资模式,加大对小微企业智能化改造的精准支持力度。到2023年,培育6家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1000个(规上企业全覆盖),省、市级示范智能车间100个,全区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000台;建设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解决方案商20家、标杆及典型应用30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

        打造智能化标杆及行业推广。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生产设施、工艺条件和管理服务等进行改造。支持区内基础较好的企业优先建设智能工厂;支持区内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探索以工业知识为核心的云制造、柔性制造、共享制造等智造模式。鼓励标杆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输出解决方案和经验,为同类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支持和帮助,用好“身边典型”,放大“溢出效应”,“以点带面”引领行业应用。支持大中型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技术业务,成立独立法人实体,在服务原企业的同时,面向行业、面向社会,提供专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服务。(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委)

        引育智能制造服务商。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建立吴中区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名录,制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星级供应商评分标准,拓宽列入名录的服务商参与吴中企业智能化建设改造渠道。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以智能化升级为突破口,从提供设备向提供设计、承接工程、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等智能制造一体化服务转变。支持系统集成商联合装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应用,进一步提升吴中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和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委)

        引导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探索政企合作,加快数字服务商聚集,尝试数字化新模式,加速企业更快“上云”,大力提升企业在数据采集、上传、存储、清洗等方面基础能力的短板。通过提高数据采集率和利用率,拓展数据应用场景,提升企业可视化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提升企业数字化普及率。到2023年,实现星级上云企业300家。(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委)

        完善数字化金融支持。持续推进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地方征信平台、股权融资服务平台等数字化金融平台建设,降低金融业务环节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推动金融与两大主导产业、两大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设计推出专项金融产品。利用金融创新平台赋能实体经济融资发展,加大贷款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东吴贷、东吴知识贷、增信基金等产品,提高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客户体验。到2023年,实现区域内接入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数超2.5万家。(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发改委、区人才办、区工信局、区科技局)

        3.加快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融合。集成数字文旅。挖掘吴中优秀文化资源,支持发展古镇古村旅游、民间工艺、创新创意、人文传播、影视娱乐等五个文化产业带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搭建文化数字云平台,开发吴文化特色鲜明的数字产品,实现传统文化和数字技术的交融创新。引育龙头数字文化企业和领军人才,加快建设吴中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基地;加强动漫游戏原创内容生产、核心技术研发和衍生产品开发;推进影视娱乐在吴中区创作生产、制作发行,完善影视拍摄、后期制作等产业链,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太湖生态岛”建设为新机遇,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新起点,推进旅游打卡目的地建设,深化消费平台融合,加速智慧文旅数字化进程,加快建设数字文旅中心,打造吴中A级景区智慧导览系统,培育发展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打响“眼底江南·心上吴中”太湖文化旅游节品牌。到2023年,力争初步建成苏州数字文旅产业集聚区和引领区,实现“数字+文化+科技+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区文体旅局*、区委宣传部、区生态环境局、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区大数据管理局)

        聚焦数字体育。深入推进度假区太湖体育运动休闲小镇产业化数字化进程,打造吃住行、游购娱、运健学为综合服务的数字产业聚集区。加大对优秀动漫游戏电竞企业的扶持力度,依托吴中电竞产业园等载体,加快推进数字体育产业园建设,支持举办重大动漫游戏展会和电竞赛事,加快引导电竞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到2023年,吴中电竞产业园实现电竞企业集聚化发展,助力吴中区成长为长三角数字体育产业高地。(责任单位:区文体旅局*、区发改委)

        推进数字贸易。围绕长三角一体化,融入区域数字贸易发展,全面推进国际国内贸易方式的数字化,完善提升吴中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推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新模式,实现跨境电商B2B、B2C进出口全模式全方位融合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多元发展、深度融合的跨境电子商务数字产业生态圈。加快培育服务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本地电商平台,发展壮大B2C零售电商和服务型电商平台,建立优质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储备库,形成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电子商务梯次培养路径。到2023年,全区网络零售交易额达400亿元,累计引进和培育数字贸易企业120家,培育数字贸易特色产业园1个,数字贸易龙头企业1家,电子商务平台和龙头企业1家。(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委)

        提升数字医疗。继续深化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建设成果,加速推进数字技术融入医疗健康领域的各个环节,促进智能化装备、健康大数据和医疗资源形成互联,形成“基层网格化—社区便民化—综合化—数据化”的数字化健康服务保障闭环。到2023年,打造“数字化健康服务保障示范工程”,助推吴中区建成5G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示范区。(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人社局、区大数据管理局)

        发展智慧康养。发挥吴地历史文化悠久、太湖自然山水资源丰富及区内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的优势,以入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区”为契机,建设一批智慧康养机构。融汇医疗健康和养生保健等技术手段,突出智慧应用和智能场景开发,大力引入医疗、保险、文体旅游等产业资源,打通供需壁垒,链接更多资源,提升服务效能,开发旅居乐养、森林康养、家院休养等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智慧康养服务产品,积极培育“康养服务+互联网+智慧管理”等新业态。到2023年,打造长三角养生、养心、养老目的地,延伸“眼底江南·心上吴中”文化内涵。(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人社局、区大数据管理局)

        升级智慧建造。以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为两翼,加强智能建造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到2023年,不断扩大“BIM+”项目应用,形成智能化基础设施安全泛在高效、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良好格局。(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工信局、吴中资规分局)

        打造智慧教育。加快实施《吴中区“教育强技计划”三年行动方案》,推进教育专网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教育大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信息素养提升工程、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网络学习共同体建设等六大工程,探索实践“人工智能+教育”,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到2023年,智慧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基本实现数字化教学覆盖全体教师,泛在化学习覆盖全体适龄学生。(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工信局、区大数据管理局)

        4.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培育壮大新动能,探索数字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到2023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线上线下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对吴中经济转型、培育新的就业形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作用日益明显。(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各相关部门)

        (四)强化数字治理应用适配,打造数字政府转型吴中样板

        推动“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协同发展,增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努力实现数字治理现代化,打造数字政府样板区。

        1.全面升级“一网通用”。夯实基础设施支撑。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加快完善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平台基础架构,推动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部署,提升行政效能。加快建设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推动数据库在政务内网和外网平台上部署。到2023年,政务云上云率达100%,政务外网骨干网带宽升级至40G,基本建立数据中心SDN网络。(责任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

        完善数据要素体系。深化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加快建立全区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体系,加快建设区级统筹、部门互联互通的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信息资源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稳步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促进社会化开发利用。到2023年,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完整性达100%,全面筑牢系统完备的数字政府“数据底座”。(责任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

        强化公共平台赋能。整合统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满足业务应用需求,实现数据从“二维”向“三维”的转换。打造“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新模式,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撑,并从区级延伸到乡镇、社区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的精准化、便捷化。到2023年,全面提升数字政府业务、数据、技术等一体化共性支撑平台赋能水平。(责任单位:区大数据管理局*、吴中资规分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吴中公安分局)

        2.全面深化“一网通办”。强化政府综合服务能力。编制全区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及办事指南,推进公共服务事项规范化和标准化。不断完善线下“一门受理”功能,除涉密、敏感事项外,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应进必进”,提升“综合窗口”服务能级,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成”。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市级“苏周到”和“吴优办”APP应用,不断完善苏州分厅吴中旗舰店建设,推进个人事项和高频企业事项接入,精准绘制政务服务数字地图,全面对接融入江苏政务服务APP,打造覆盖全区、高效便捷的“一网通办”移动端总入口。到2023年,持续推进PC端服务接入,持续优化迭代“吴优办”,深入对接“苏周到”APP,深化“一码通”应用。(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大数据管理局)

        提升“一网通办”实现能力。建立健全基础信息资源库,加快提升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加快本级系统对接和部门系统改造,全面对接区政务服务平台。拓展网上办事广度和深度,延长网上办事链条,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化开发多项服务“一机集成”的自助终端,打造“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大厅,实现24小时自助区服务模式。依托跨省通办、省内通办、“长三角”通办服务专窗,通过“收受分离”模式,推动个人服务高频事项“异地通办”。到2023年,进一步拓展通办事项,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证通办”、“一照通办”。(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大数据管理局)

        深化“一件事一次办”协同能力。加快“一件事”一窗办,按照“一窗受理、网上运行、并行办理、限时办结”的工作要求,动态更新“一件事”的事项清单。推动“一件事”线上办,各服务企业与群众的重点部门分别牵头,每年梳理1至2项“一件事”,制定覆盖全区的工作方案,实现线上“一口申报、数据共享、协同办理、统一出件”。深化个人“一件事”掌上办,依托“苏周到”和“吴优办”APP,整合各部门移动端服务资源,推进业务整合和数据共享,实施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批方式再造。到2023年,全区共落实不少于30项“一件事一次办”,基本实现企业类事项网上办、个人类事项掌上办。(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大数据管理局、每个“一件事”由一主要业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协同)

        强化“一网通办”统一支撑能力。统一身份认证支撑,推动各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应用场景全面对接身份认证服务,实现“一次登录、全网通行”。统一电子印章支撑,建设吴中区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法人、自然人网上申请、管理电子印章,加快与省、市电子证照库对接联动,实现业务办结时同步签发电子证照,并同步归集至统一电子证照库。统一公共支付支撑,实现“吴优办”APP与上级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对接运行,形成区级部门审批与资金收缴“一网运行”。统一电子档案支撑,建成“一网通办”单套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探索在线人工客服和智能客服相融合的方式,提高“一网通办”问题处置效率。到2023年,实现与市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对接运行。(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大数据管理局、吴中公安分局、区档案局、区联动中心)

        增强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加快“互联网+监管”应用系统建设和整合,按照市、区“1+10”总体架构,持续推进区级“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实现两级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推进监管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各类监管数据可比对、过程可追溯、问题可监测、风险可预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流程整合、监管常态化。大力推行分类监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三定”明确的监管职责,全面梳理部门所有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监管事项,纳入“互联网+监管”系统统一管理。到2023年,监管行为覆盖率达到95%。(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大数据管理局等各业务主管部门)

        3.全面推进“一网统管”。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完成全区“一网统管”建设应用的总体方案设计,由“一网通用”的统一电子政务云支撑“一网统管”架构。汇聚“一网统管”全域数据,形成数据资源目录,推动建立“一网统管”主题数据库。加强各类智能物联感知终端统筹建设,依托吴中天穹计划,重点打造科技合围项目,通过联网入云和科学部署,赋能智能应用。推进全域相关要素上图,形成全区“一网统管”一张图。到2023年,通过做实基础能力建设,实现“一网统管”全域数据100%汇聚,要素100%上图。(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吴中公安分局、区大数据局等各业务主管部门)

        落地应用智慧平台。推进“一网统管”智慧平台落地应用,实现各大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各级智慧体系一体化融合。创新构建“一网统管”移动公共平台,促进“一网统管”移动应用生态不断完善。着力推进基于“一张网”的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细化梳理社会治理事件责任清单,系统打造一整套智能化运行平台,依托区联动中心探索创新网格化联动机制建设。到2023年,全面推广“一网统管”智慧平台和移动公共平台的应用,实现平台的上下联动、左右互通,打造独具吴中特色的社会治理新局面。(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吴中公安分局、区大数据管理局、区联动中心等各业务主管部门)

        推进机制融合建设。推动成立区、镇(街道)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运作实体,编制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化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一网统管”区、镇(街道)两级城市治理体系和区、镇(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应用体系,逐步实现业务高度融合、无缝对接、联勤联动。到2023年,实现区、镇(街道)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100%实体化运作,区、镇(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应用体系常态化运行。(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吴中公安分局、区大数据管理局等各业务主管部门)

        (五)构建数字网络保障体系,打造数字安全创新吴中名片

        进一步完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政府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关注重点领域数据保护,落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网络安全支撑保障力量,维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稳定运行,促进数字安全产业稳步发展,为打造数字安全创新吴中名片保驾护航。

        1.完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态势感知和预警处置能力。加快推进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向基层延伸工作,进一步推进政府、重点行业、企业网站纳入态势感知系统工作。全面落实全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深入开展定级备案、测评整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相应等级的安全建设和管理。到2023年,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具备高效先进、风险可控的安全防护能力。(责任单位:区网信办*、吴中公安分局、区保密局、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工信局)

        完善城市网络空间防护体系。对区网络空间实体及其关系进行探测和采集,建立“户籍化”档案,对重点防护目标持续监测及威胁发现,深化网络安全治理,加强感知网络建设。到2023年,全面提升一体化、集约化、协同化的数字政府安全运维治理能力,形成完整的区网络空间安全防护体系。(责任单位:区网信办*、吴中公安分局)

        建设数字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依托360政企安全集团在吴中建设的网络安全协同创新产业基地、苏州城市安全大脑等项目,为全区提供城市数字安全建设顶层规划、总体设计和运营,赋能新一代安全能力体系。到2023年,形成立体化、智能化、可视化、协同化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城市网络安全抗风险能力,打造网络安全全国创新应用示范点。(责任单位:区网信办*、区保密局、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吴中公安分局)

        健全网络安全统筹协同机制。依据法律法规,加强政策配套,落细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统筹协调,落实网络安全工作检查督查机制。推动区、镇两级党政机关、重点行业领域建立网络安全官制度,加强制度规范和技术手段建设,强化数据安全协同防护能力。到2023年,全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全面提升全区网络安全官履职能力和专业水平,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区域全覆盖。(责任单位:区网信办*、区保密局、区审计局、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吴中公安分局)

        2.加强重点领域数据安全保护。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管理。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加快数据安全监测、加密传输、访问控制、数据脱敏、安全保密等信息安全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开展工业数据分类分级评估试点,鼓励工业企业、平台厂商等参与工业安全产品的工程化应用,培育工业互联网专业安全第三方服务机构。到2023年,培育吴中工业信息安全服务支撑机构,指导第三方服务机构提高业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保密局)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规范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和管理,强化个人信息大数据分析、共享、销毁等环节安全管理。落实网络实名制等管理制度,完善行业安全防护管理体系,增强司法机关对个人信息安全公共利益保护领域能力建设。建立完善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机制。防范和打击网络黑客攻击、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严肃查处为网络犯罪提供服务的企业和平台。(责任单位:区网信办*、区保密局、区大数据管理局、区工信局、吴中公安分局)

        3.引导数字安全产业发展。部署前瞻性产业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支持行业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加快提升保密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动保密工作规范化管理,推广保密技术应用。瞄准产业高端环节和关键节点,加大对区内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和重点研发产业化项目扶持,提升数字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数字安全产业化规模发展。到2023年,鼓励一批核心技术在数字安全领域的转化应用。(责任单位:区网信办*、区保密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工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分工协同

建立苏州市吴中区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工作协调、重点项目建设及重大问题决策,形成高效的决策、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成立吴中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健全专业咨询和决策指导机制,科学有序推进工作落实。

        (二)加大政策支持,助力数字经济

加强对全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的专项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突出重点亮点,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重点人才,扶持一批数字化发展示范企业,形成一批特色智能化产品和示范平台。拉长长板、补足短板,科学谋划和系统实施一批数字经济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积极对上争取,力争国家、省、市数字经济领域更多资源支持。

        (三)强化运行监测,稳定发展态势

加大对国家、省级、市级数字经济政策学习和研究,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吴中特点、反映数字经济发展变化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运行监测分析机制,定期监测和收集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研判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引导全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四)加大引导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紧扣国家和省、市有关数字化发展重要决策部署,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加强传播阵地和渠道建设,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内容生产能力,深入推进网络综合治理,营造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撑和良好社会氛围。

吴中区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主要指标 

 

延伸阅读
根据标签自动聚合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