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库
政策详情

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吴委发〔2021〕16号
级别:吴中区状态: 有效
分类:产业扶持政策,其他
支持方式:其他
支持产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发文单位: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员会,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作为吴中区两大主导产业之一,是推动全区制造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为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吴中制造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总体目标,坚持实业兴区发展战略,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将吴中区打造成为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的制造高地、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策源地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地。

        (二)主要目标

        到2023年,全区智能制造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突显,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示范应用能级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进一步优化,智能制造整体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具体目标是:

        1.智能制造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突显。根据区委区政府产业定位,结合吴中实际,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进行深度布局,构建更加完整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链条。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加强人才项目招引,到2023年,围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和终端产品等产业链重点环节,招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相关产业项目不少于300个(每年不少于100个)、投资总额不少于500亿元,市级以上领军人才科创项目不少于35个;打造5个特色鲜明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百亿级产业集聚区,产值过亿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规上企业累计超过100家,形成吴中的产业“高原”;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00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力争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0个、100亿元以上3个,打造吴中的“高峰”。(责任部门:区商务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人才办)

        2.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甪端计划”,加快打造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到2023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00家,“甪端计划”入库企业50家;新增科技企业家35人、市级以上领军人才35人。新增省首台(套)重大装备5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科创载体10个,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责任部门:区科技局、区人才办、区工信局、区发改委)

        3.示范应用能级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扎实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到2023年,累计为全区300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培育6家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1000个(规上企业全覆盖),新增智能示范工厂(车间)150家,全区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000台。建设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解决方案商20家、标杆及典型应用30家;实现星级上云企业300个;建设不少于2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标识解析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的应用;推进面向工业企业的软件、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提升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输出能力,提高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产业竞争力;全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动工业领域“5G+工业互联网”融合示范区建设。(责任部门:区工信局、区科技局、区发改委、区商务局)

        4.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进一步优化。聚焦重点产业,着力打造“1+4+N”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借助平台技术资源,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最终达到横向跨地区跨领域、纵向实现细分行业的互联互通及数字资源共享,充分彰显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作用。支持智能制造企业引进500名以上产业紧缺人才,培育5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鼓励重点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12家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引导信贷资源向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倾斜,鼓励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区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坚持规划引领,综合研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等因素,科学谋划智能制造发展空间布局,优先保障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载体空间。(责任部门:区工信局、区人才办、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金融监管局、吴中资规分局)

        二、主要工作

        (一)产业能级倍增行动

        1.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不断深化产业链招商,紧盯产业链缺失环节,以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为主要方向,聚焦图像视觉、工业设计、智能制造软件及核心零部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发展柔性制造、智能检测、高端数控机床等成套设备,引进和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行业应用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实现智能制造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整合近年来的招商项目信息,强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监管,以重点工业项目为抓手,强化项目推进保障服务,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责任部门:区商务局、区工信局、区发改委)

        2.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建立骨干企业培育库,构建分级培育机制,增强骨干企业实力,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加强技术开发、技术改造、人才引进,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好、产业支撑作用大的优质骨干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对重大项目建设、高端人才引进等一事一议,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区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形成功能互补、协作紧密、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实现行业资源的高效对接与协同,促进大中小企业集群式融通发展。(责任部门:区工信局、区科技局、区人才办、区人社局、区金融监管局)

        3.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围绕“一核一轴一带”产业定位中的先进制造轴,引导各板块结合各自产业实际情况和发展潜力,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为中心进行优化布局:东部地区围绕东部产业更新示范区、吴淞江科技产业园、吴中综合保税区等高质量载体,打造一批以生产为主、研发为辅的现代化园区,推动全区制造业水平向高端迈进。中部地区聚焦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旺山工业园、东太湖科技金融城等载体建设,大力发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总部集聚地、创新创业孵化地和软件研发高地,着力打造苏州新南城。西部地区以度假区太湖科技产业园、木渎智慧工园、胥口胥江工业园、临湖高端装备科技产业园、东山精密装备产业园等一批优质载体为基础,大力培育高端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应用企业,着力打造智能制造细分行业领军企业集聚区。(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工信局、吴中资规分局)

        (二)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高端化、自主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支持装备制造商研制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功能的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仓储与物流等智能制造装备,并实现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鼓励汇川技术、科沃斯、绿的谐波等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攻关力度,聚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集成优势创新资源和科研精锐力量,着力在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集成应用等重点优势领域率先实现“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围绕工控、金融等领域,提高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工控高端产品的国产化占有率。(责任部门:区科技局、区工信局)

        5.促进技术创新与转化。汇聚各类资源,加强“专精特新”、“甪端”、“瞪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做好省首台套、关键技术研发等创新举措,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力度。以大院大所为重点,以龙头企业合作为特色,依托赛迪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高端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汇川和电科院等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优质创新载体,聚焦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充分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资本等创新要素资源,推动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责任部门: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人社局、区金融监管局)

        6.培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建立吴中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录,制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星级供应商评分标准,积极推荐列入名录的供应商参与我区企业智能化建设改造。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以智能化升级为突破口,从提供设备向提供设计、承接工程、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等智能制造一体化服务转变。支持系统集成商联合装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应用,进一步提升吴中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和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科技局)

        (三)示范应用拓展行动

        7.推进诊断服务引领。聚焦重点行业,通过政府公开招标采购专业咨询服务机构的方式,引入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分行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打通智能化升级改造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采用智能装备、先进工艺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式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动企业朝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责任部门:区工信局)

        8.加快智能化改造应用。聚焦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优势行业,在精细化智能制造诊断基础上,依托区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引入金融助力智能化改造模式,推动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的落地。深化实施工业机器人应用,以改造传统设备、优化传统工艺为方向,支持企业从部分环节单台机器人应用向全生产环节自动化改造发展,实施“机联网”“厂联网”等以智能机器人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实现车间、生产线、设备等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进机器人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责任部门:区工信局、区科技局、区金融监管局)

        9.打造产业标杆示范。在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智能制造水平高的行业中选择优势骨干企业,分类分步实施一批突破性、带动性、示范性强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可复制的“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以装备、电子、医药、汽车等领域为重点,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创建项目库,推进项目梯队建设。通过智能制造诊断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精准服务,引导企业改进关键工序自动化、关键岗位工业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管理智能化等重点环节,逐步实现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和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化,培育“设施高度互联、系统高度互通、数据高度互享、业态高度互融”的行业示范标杆。(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科技局)

        (四)产业生态优化行动

        10.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鼓励苏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华为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赛迪灵犀平台、灵岩平台等重点平台积极参与数字化改造,强化企业信息化应用基础,提升综合规划、集成应用、数据加工利用能力,按照“一企一策、分类推进”原则,因地制宜做好工业互联网平台促数字化转型行动。依托区工业互联网联盟、区信息化推进联盟、区智能制造联盟等社会团体,充分发挥联盟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其开展政策宣讲、技术交流、业务培训、项目管理等公共服务,放大资源汇聚效应和倍增效应。加大对优质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培育力度,以解决制造业转型升级痛点为目标,采用线上平台运营和线下深度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帮助制造型企业更好地寻求转型升级之路,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和用户提供更精准快捷的对接服务,有效带动区内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

        11.强化人才培育。加强智能制造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控制及自动化、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依托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重点产业专项、东吴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聚集一批由高层次人才领衔的研发团队和科创项目。充分发挥东吴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和吴中区领军人才天使创业投资基金的引才育才效用。优先推荐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申报科技企业家、产业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人才计划。加快智能制造领域经营管理人才培育,落实好省“英才名匠”等培训项目,办好“标杆企业培优”、“智能制造”等专题系列培训班。鼓励产教深度融合,整合政产学研用优势资源,发挥国际教育园优势,推动大院大所、职业院校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等联合开展技术服务、公共实训、技能培训,面向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等操作维护构建高技能人才成长体系。(责任单位:区人才办、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工信局、区财政局)

        12.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立足吴中产业实际,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要素分工、价值链分工,更多更好地承载长三角特别是上海的产业、技术、人才和服务功能溢出。积极融入苏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生态圈,东部学习园区、承接园区、融入园区,以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攻方向,积极对接工业园区产学研转化需求,承接优质溢出项目。中部积极对接姑苏区优质院校资源和吴江区龙头企业,促进吴中产业提档升级。西部与苏州高新区高校及大院大所对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型企业,实施产业错位发展。通过推进产业链区域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和提升吴中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人才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由区政府牵头各相关单位制定推进计划及相关支持政策,协调各部门共同解决智能制造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完善考核机制,将产业发展目标细化分解至各部门各板块,设置奖惩制度,加强监督指导,推动各项指标完成。(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各相关单位)

        (二)加强要素保障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积极做好对上资源争取,统筹利用好区级专项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服务保障。鼓励区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相关企业优先使用“增信基金”、“科贷通”、“转贷基金”等区内融资辅助产品。设立政府专项产业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吴中产业基金对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相关产业的支撑作用。发挥东吴贷、东吴知识贷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进行无抵押贷款或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型金融方式获得融资。做好招才引智服务。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科技创新关键领域,大力培养引育各类紧缺人才,形成科技企业家、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柔性合作人才多层次发展的人才体系,同时发挥国际教育园区优势,完善现代技工教育,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空间载体保障。一方面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存量中挖掘潜力,另一方面坚定不移推进淘汰低端低效产能、散乱污整治等工作,腾退低效工业用地,每年从新增供地中拿出30%左右作为产业项目用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宝贵发展空间。(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人才办、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金融监管局、吴中资规分局)

        (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举措,推进政务服务从“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转变。创新行政审批方式,落实“综窗”服务,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覆盖面,深化套餐式“一件事”改革。全面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全域推行工业投资项目并行预审制、代办制、信用承诺制,建立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长效机制。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探索实行企业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全面优化企业开办、注销流程机制,全力打造“空气式”政务服务的“吴优办”品牌。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负担,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信局)

        附件:

        1.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分解表

        2.三年行动计划责任分工表


附件下载
延伸阅读
根据标签自动聚合以下内容